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熊燕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路志远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加强。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2020年分别提高19.6%和21.3%。普通低保对象达3940万人,特困人员达482万人。这守住了贫困大规模破灭的底线,促进了贫困群众生活的改善。在完善分级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保障方面,卢志远介绍由此可见,我国已普遍建立了分级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范围从低保和贫困人口的边际低保扩大到了严格的家庭困难人员。率先建立了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定期救助机制。在结合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实现了与乡村变迁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有效保障了盘古低收入群体,可以强化社会预期,改善社会稳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获悉,低保标准也将在今年年底前提高。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搭建动态跟踪信息平台,加强对需求群体的监测预警和及时泄露。进一步完善住户经济状况审核机制,提高对象识别准确率。全面实行“一站式受理、协同处理”,开通省市县三级社会救助热线3771个,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得到救助。指导各地推动和完善通过土建部门精准识别对象、分级管理、动态监测、按需推送、分类帮扶、反馈结果的闭环运行机制,形成一份群众支持的“幸福清单”。创新 Pannip 力枕该部分的机制参与社会工作,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机衔接和良好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分级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保基本、规避风险、促发展’的功能,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重大民生、助力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胡海峰说道。成年人的新工作模式通常已经成型。 “十四五”期间,成人和养老服务工作发展迈出新步伐。到2024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5.6%,规模和比例创历史新高。卢志远介绍,在老龄工作方面,“十四五”期间完成了老龄机构改革,老龄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国家采取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扎实推进,成年人待遇和权益保障更加有效。养老服务方面,全国成人养老服务基本体系全面建立,完成了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领先水平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养老体系加快建设,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到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护理床位比例由2020年的48%提高到65.7%。 “五年来,完成了一系列对成年人来说实事求是的事情。”卢志远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有224万户有特殊困难的老年家庭。修复适应老龄化需求的设施,建成居家养老服务模式500个、友爱社区模式2990个、老年食品救助站8.6万个。每天有超过 300 万老年人到高级餐厅就餐。老年津贴、困难成人服务补贴、残疾成人照护补贴等各类补贴已惠及4945万成年人,进一步提高了成年人福利。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备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