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一倍,1995年以后出生的游客比例较高;国内演出观众总数达到194万人次,同比增长39.5%,下降趋势明显;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3%,全民时尚服饰增长14.1%……10月8日,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当天,有关部门和多家平台公布的数据从多方面显示了“双节”假期消费的火爆程度。业内专家认为,节日消费市场出现诸多新亮点,经济热情显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体验消费的普及、消费升级等新趋势的发展壮大。绿色智慧产品热销,国潮扩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总体来看,“双节”期间消费市场充满活力。 10月8日,商务部数据显示,监测的78条步行街(商圈)客流和换乘分别为8.8%和6.0%;全国商家基本报复和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7%。同日,美团旅游发布的数据显示,八天超级“黄金周”推动平台旅游订单量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超30%。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快报》也显示,假日旅游单价同比增长14.6%,1995年以后的游客占预订比例最高。从出行数据来看,一系列新玩法成为市场热点。演出、竞赛、各类感恩体验项目等活动受到消费者青睐。演出市场方面,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安徽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和四川泸州“银河左岸音乐节”拉动当地节庆酒店预订量分别增长2.6倍和2.1倍。虎鲸娱乐发布的《2025国庆假日娱乐消费报告》显示,10月1日至6日国内演出总人次达到194万人次,同比增长39.5%。各地区还针对各自特色的消费市场推出了各种精致的实验项目。近年来实验性消费持续火爆,其中釉烧、陶器尤为火爆,东仁团购订单月环比增长近270%和206%分别为-至月。在四川中江县的面条村,两层楼高的一排排挂面吸引着游客。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江手工面条文化项目。现场制作面条以及过程体验中的面条体验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 “国庆假期期间,我们共吸引游客30万人次,文化遗产项目的惊险体验对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中江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已向记者通报。就读于北京国际大学的理学院教授王金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节日消费来看,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更加独特、规模更大的展示、活动等活动。与简单的美丽景点旅行相比,还有更深入的体验习惯和陌生的文化遗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也激励实用文旅推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在服务消费兴起的同时,商品销售也随之升温,绿色、智能、国潮等消费亮点深入人心。商务部监测的各大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3%,民族时尚服饰增长14.1%。商家推出低油低糖月饼,受到消费者青睐。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告诉经济资讯记者——“双节”期间我国经济潜力和消费潜力在。他坚持认为,长假带动了旅游、文旅、修养等普遍增长,服务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升级。与此同时,小城镇的文化娱乐活动也热闹起来;在产品销售方面,绿色与智能潮流进一步结合,民族风格风格凸显,展现出文化自信与消费变革的融合。在洪勇看来,消费热情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增加、内需旺盛、市场信心增强的体现,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强劲动力。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未来文化旅游消费,需要不断探索和开发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传统文化产品只能面向大众,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助长市场的过度消费。 ”王金伟说道。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备0400号)